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政协要闻 政协委员 视察调研 工作动态 文史资料 文件规章 理论园地 文化艺术 议政建言
乐平古戏台
当前位置:首页>>乐平古戏台>>正文
戏乡四百台
发表时间:10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   作者:
角,有的一人唱多角。男唱女角,女唱男角,班中击鼓的可抽空顶角儿唱,操琴的绝对不唱。演唱时,鼓乐铮铮,琴声悠扬,演员十分投入,嗓音或圆润清丽,或粗犷豪放,或委婉甜美。左邻右舍闻讯,早已将条凳竹椅把四周围了个严实。在厅堂唱的,大门被堵塞。在室外晒场、院内唱的,观众没坐位就站着欣赏。顽皮的孩子悄悄爬上东家枣树,一边吃着枣儿,一边听着曲儿,还用光脚丫子在树干上击着节拍。串堂班离开时,东家就用红纸包钱酬谢,过去酬金视东家贫富付给,多的可酬给二、三十块银元。时下则多是说妥了价钱上门。串堂班,有的唱大戏,有的唱折子戏。内容根据东家操办的红、白喜事而定,和班社一样:老人做寿唱《满堂福》、《麻姑上寿》,生子唱《花园得子》,结婚唱《龙凤配》,造屋上梁唱《摇钱树》;操办丧事则唱《哭皇陵》。至2000年,乐平城乡还有20多个串堂班,较有名气的是:乐平镇邹家班,双田乡德明班,镇桥渡头班,众埠董家班、黄铁炉班,临港古田班,礼林回田班等。其中乐平镇邹家班,配有现代音响设备,很有一点现代气息。

建国后各乡村的业余剧团更似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有的是招兵买马,新立炉灶。有的是将原来的班社接下行头和艺人,重敲锣鼓新开张,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发展势头。1951年县业余剧团才12个,1953年增加到42个,1956年跃为148个,1959年全县拥有的业余剧团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令人瞠目结舌,居然达到295个。如此众多的业余剧团,能不鼓乐喧天,能不通宵达旦地听到演出的声音?

乐平的业余剧团,名副其实,全班人马一律业余排练、业余演出。居民委员会组织的业余剧团,用的是工余时间;农村业余剧团,农忙务农,农闲排演,生产、娱乐两不误。剧团行当齐全,九角头齐备,一样演大戏,有的还配了编剧,编演身边的好人好事,或鞭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众埠乡业余剧团  1981年乡党委集中乡里13个业余剧团的精英,成立众埠乡业余剧团,划拨农科所作为业余剧团的务农基地,是他们的劳动场所,也是经济来源,农忙务农,农闲排戏、演戏。劳动果实收归剧团所有,一部分贴补演员,一部分添置戏服、导具等。乡团委书记兼剧团团长,共41人:正、副团长各一人(副团长兼演员),导演1人,演员26人(男15女11),乐队8人,服装、导具、音响4人。演出剧目以传统剧为主,也演出自己编写的时事戏,如《歌唱众埠大变样》《上门》等。该乡有个叫西岸村的偏僻小山村,地瘠人贫,从不知演戏为何物。该业余剧团背起行囊,扛起戏箱,把戏送进了西岸村。他们不但在本乡演出,还常常把戏演到城里,甚至到外县售票演出,弋阳、德兴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镇桥华家业余剧团    1954年乡政府合并华家村里原有的三副串堂锣鼓(即三个串堂班),又招收100多名年轻人,请来师傅教40夜戏,选择其中40名学业优秀的学员组成业余剧团。团长一人,下分生、旦、净行及文武场4个组,每组一名组长。全团义务劳动一天,收入用来置办服装道具。又常组织运煤运锰,收入用作经费。三时三节在村里或邻村演出,不收钱,只享受酒宴招待和少量彩油钱(化妆钱)。开始时只演传统剧目,1958年起,县文化馆提供演唱材料,自己也编些说说唱唱,供给演出。文化大革命期间,剧团被撤销。为了躲避横遭“灭四旧”之灾,传统剧所用的服装道具,全部藏进了贫下中农的家里。1978年恢复剧团,又重新响起农民熟悉的锣鼓声。

坎上南岸余家业余剧团    1957年以三个串堂班为基础,另外再招收一些青年演员组成。他们以演传统剧为主,也演出了不少现代戏,如《血泪荡》《箭杆河边》《夺印》等。由于剧团有两名业余编剧,还编演了一些很受群众欢迎的小型现代戏,如《修好水库再结婚》《婆媳之间》等。为了培

上一篇:乐平古戏台
下一篇:无
Copyright 2010 www.lp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乐平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3000410号-1
主办单位:政协乐平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乐平信息港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
通信地址:江西省乐平市东风北路新行政大楼八楼政协 邮编:333300 联系电话:(0798)6832212 传真:(0798)710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