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政协要闻 政协委员 视察调研 工作动态 文史资料 文件规章 理论园地 文化艺术 议政建言
乐平古戏台
当前位置:首页>>乐平古戏台>>正文
戏乡四百台
发表时间:10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   作者:
;  王兆培(1886——1965)  著名司鼓。洄田王家庄人。王兆培入班,初坐于三手位置,弹三弦。后技艺精,戏文熟,渐次转为司鼓。他能将赣剧传统剧目中120多个整本和100多个折子戏背诵如流。因此他司鼓时紧扣剧情,看准演员动作,疾徐有节,准确无误。名旦俞六喜演《二度梅·大堂别》一场,陈杏元痛骂卢杞,轻重缓急,一招一式,甚至一个眼神,王兆培都能点鼓相衬,恰到好处,使俞六喜得以充分表演,骂得痛快醋畅,观众看得赏心悦目。他司鼓一丝不苟,看准演员动作、手脚、口型发鼓点,每一鼓点都打得恰到好处,使演员感到得心应手,特别顺畅,有的演员偶有失手,他也能随机应变,弥补不足,而且天衣无缝。王兆培还有一绝招,在紧锣密鼓中,如果出现意外,他可以随时腾出一只手来帮助他人,鼓点却仍然有条不紊,不出丝毫差错,所以大家尊敬地赠他一个雅号:三只手鼓师。

    王清和(1891——1968)  乐港龙会洲人,号王花子,出身于农村富户,曾读私塾。家道中贫,遂学戏。王清和技艺精湛。尤擅旦角,曾被誉为饶河班的四大名旦之一。长于做功,嗓音稍欠。他的表演动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他学《花田错》饰丫环,和小姐在绣楼纳鞋,穿针走线,如针在手,如线在行,逼真而优美,再配以胡琴拟音,吱吱声响,妙不可言;又善玩扇子,目随扇移,扇随手转,手随身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在高腔《龙凤剑》中饰妲己,向纣王撒娇,妩媚娇艳,活灵活现,直看得观众一个个迷如痴;又擅演武旦,在《破苏州》、《汴梁图》中或哭或恨,都火候适当,恰到好处。发狠时,一副杀相咄咄逼人,令人倒吸一口冷气;有时也反串小生,在《黄鹤楼》中饰周瑜,判若两人,那种旦角的扭妮之态,一扫殆尽,一副东吴兵帅威风凛凛的气势,毕现于舞台之上,饶河班的四大名旦中,反串生角者,唯王清和首屈一指,因他嗓音略次故从不饰闺门旦。

徐维栋(1894——1964)  众埠高桥村人。因身材矮小,人称“秆把仂师”。十几岁在乡里马灯戏班学小生,后改唱饶河戏,在《老同庆》、《老义洪》、《同春舞台》、《明经同乐》等班搭班,并成为名角,后为县赣剧团演员。1953年受聘于江西省文艺学校任教,直到1961年退休回家。在高桥、龙亭、潘村一带教戏,1964年去世。徐维栋的拿手戏是《打龙篷》、《结义贤》、《银桃记》、《寿阳关》。

李南水(1899——1985)  镇桥李白京人,曾读过两年私塾,24岁学戏,先后在《明经同乐》、《大舞台》、《天济舞台》、《小京舞台》搭班,建国后,1952年入乐平赣剧团。1954年赴省在江西省赣剧演员训练班任教。1956年成立江西省文化艺术学校后,又在该校赣剧科任教。李南水精通戏文(俗称本装多),七本高腔目莲戏及大小传统剧目,每个角色从道白到唱腔,随问随答,随学随教,省艺校百分之九十的赣剧传统戏,都由他包说,包锣鼓点,包教,人称“戏包袱”、“老郎师”,备受尊敬。他常演剧目是《拷打吉平》、《打鼓骂曹》、《雪夜访普》、《受禅台》、《打棍出箱》等。他在《打鼓骂曹》中饰弥衡,鼓打得疾徐有节,愤怒时,慷慨激烈,如骤雨迅雷,很有气氛。

    徐克三(约1905——1968)  镇桥徐家人。在天济彭家太子班学艺,专三花。建国后入县赣剧团。拿手戏有《九锡宫》、《渔家乐》等。他演《活捉三郎》有一特技:事先将菜油浸透一根纸条,吸进鼻内,阎惜娇走鬼步捉拿三郎时,他扮三郎走矮子步,鼻内油纸随矮步一上一下有节奏的进进出出,入木三分地表现出三郎被鬼摄了魂魄的凄惶神态。

    马火泉(1906——1966)  浑名“烧纸灰”,秧坂和郎村人。出身为梨园子弟之家,从小随父(葛仂师)在戏班学艺,专工丑角。建国前,曾在《毛俚班

上一篇:乐平古戏台
下一篇:无
Copyright 2010 www.lp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乐平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3000410号-1
主办单位:政协乐平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乐平信息港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
通信地址:江西省乐平市东风北路新行政大楼八楼政协 邮编:333300 联系电话:(0798)6832212 传真:(0798)710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