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真同乐”、“京舞台”等名班中崭露头角。建国后,受聘于省文艺学校任教。李福东唱做俱佳,嗓音洪亮,基本功扎实,他的铜胸、铁背、虎身腰、推车手、胸挺臀翘拿出来就令人喝采。连走一步台,伸一下脚都似钢腿铁脚,显得刚劲有力。他演《五虎庄》里的史文恭,能从三张叠高的桌上,一个“扑虎”飘然落地。他演《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吃蟠桃时抓耳挠腮,喜不自禁的神态,以及刨毛、啃蟠桃的动作,与猴子一般无二。他演《江边会友》中的尉迟恭,上船解缆,撑篙垂钓等动作,熟练而优美;他抓起一只螃蟹,将它比作奸王李道宗时,脸部显出愤怒、蔑视、自豪而又遗憾的复杂表情,配上几个大幅度动作,然后铿锵有韵地念道:“漫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将蟹往江中一扔,非常准确地表现出解甲归隐的尉迟恭,既是一个熟稔渔家生活的老翁,又流露出大将风度和气魄。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大师梅兰芳看了他的表演,大加赞赏,亲自撰文,给李福东的艺术成就以很高评价。李福东表演的《江边会友》已由中央文化部拍摄成资料影片予以珍藏。李福东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三届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分会副主席。
方有胜(约1860——1907) 浯口西桥人,曾搭《明经同乐》、《老同乐》班,饰演正生。著名二花夏廷宜的结义兄弟,有一手舞锏的祖传绝技。在《打登州》中饰秦琼,使出绝技,常使观众掌声如雷。后夏廷宜共举起义大旗,并同遇难于乐平县城外欧家圹。
马元明(1875——1960) 众埠界首村人,绰号“砍耳仂”。七岁父母双亡,流落乡里,沦为乞丐。九岁讨饭到《明经同乐》班,不肯离去,被收为烧菜工。闲时就留心学戏,后在戏班师傅的指教下,狠下苦功,练得一身硬功夫。戏班“打布”,他从上翻下,轻捷自如,耳、鼻、咀、下颏和脚后跟都可以随时挂在布上,学就了一百三十个整本戏,能演大花、老旦、尤擅演丑角、文丑武丑、男丑女丑无不精通,但嗓音粗陋。他的首演剧目是《九节狐狸精》,在余干打会时,因饰狐狸精的艺人赌博喝酒,醉后不能登台,马元明代角出演,竟一举成功。后连演数场,愈演愈精,遂名传遐迩,竟成为班中的挂牌弟子,在《卖梨成家》中,他饰财主儿子,不仅在化妆上别出心裁,扮得又驼又拐,还把这个贪婪愚蠢的寄生虫丑恶灵魂表演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七十多岁高龄饰《卖草墩》中的乡下人,头上扎个小辫,鼻上涂团白粉,举手投足,憨里憨气,老实巴交,生活气息极浓,常令观众捧腹。拿手戏有《三元坊》、《渔家乐》、《九锡官》、《蓝腰带》、《张三借靴》、《下海投文》等。
靖义师(1879——1939)著名琴师。众埠魏家人。曾在《老同庆》、《老义洪》等班社操主胡。他戏多且烂熟,和演员配合默契,能随机应变,帮助演员掩饰缺陷,为演员锦上添花。演员唱不出来,他提音重奏一掩而过,圆熟的琴声,满足了大家的审美需要;演员倘唱工甚好,演出时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唱腔才能,他又青做到轻拉细奏,如绿叶托住红花,红绿相间,轻柔得当,演员唱得酣畅得意,观众听得如痴如醉。他拉出的琴音清晰悦耳,婉转悠扬,玉润珠圆,深受班中艺人尊敬。
叶三义(约1880——1967) 双田横路人,学名昭森。十三岁父母双亡,只身往贵溪学戏,专工二花,学成曾入《同春舞台》。建国后在省文艺学校任教。他长相好,口吃,但一登台演出却吐字流利,嗓子高吭清亮,他演唱时,琴要打高六字调。叶三义的演出,技巧娴熟精湛,会“耍乐”等多种高难度特技。拿手剧目有《打郎屠》、《禹门关》、《芦花荡》等。他后期改演大花,擅演弋阳腔的《卖水记》《金貂记》等。他唱大花时,一顿脚,戏台都会震动。七十多岁回乡仍唱戏,常持一根长烟杆在村里教戏,耐心、诲人不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