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政协要闻 政协委员 视察调研 工作动态 文史资料 文件规章 理论园地 文化艺术 议政建言
乐平古戏台
当前位置:首页>>乐平古戏台>>正文
戏乡四百台
发表时间:10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   作者:
长和乐平中学校长之职,去国离家,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继续深造。

戴良谟在日期间,一次偶然机会,认识一位在日的中国少女,当即被她的天丽质和娴雅端庄的气度所吸引。少女也对这位英俊潇洒,博学多才的南国学子暗加注目。少女就是金淑惠,是前清八大铁帽子王爷肃亲王善耆的嫡亲孙女,1924年即赴目本,能操一口流利纯正的日语,在京西函馆开设一家汉语补习班,专为东京各著名学府的大学生和“妇人会”会员补习汉语。戴良谟初到日本,日语尚不精熟,课余常向金淑惠虚心求教。二人频繁交往,对对方学识人品了解更深,不知不觉间,双双坠入爱河。当时,追求金淑惠的日本贵胄子弟很多,然而她却对戴良谟情有独钟,并立誓“宁嫁中国布衣,不嫁日本王孙”,从此,富士山麓,别府温泉,上野的樱花树下,常能见到这对恋人相依相偎的身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金淑惠和戴良谟先后毅然返回中国。亲往肃亲王府求亲。这时虽然早要是民国。但金淑惠的父亲,善耆的次子宪德却仍然抱残守缺,一口咬定清室的“格格”绝不下嫁“布衣”,一口回绝了戴良谟的求亲。不过宪德见戴良谟一表人才,加之对女儿情真意切,也给戴良谟留了一线希望,只要戴良谟取德“功名”,婚事还可通融。

当时戴良谟的恩师熊庆来教授已在国立清华大学任数学系主任,得知弟子留学归国,立即邀请他来清华任教。

然而戴良谟是个血性男儿,为了能堂堂正正地娶到金淑惠,不得不忍痛婉谢恩师的聘请,来到位于中原腹地的开封高中任教,一面教书,一面准备参加是年河南省举办的文官教试。

1931年年底,戴良谟在河南省文官教试中名列榜首,随即被委任为宁陵县长,终于取得了所谓“功名”。直到这时,宪德一是迫于无奈,二是目睹戴良谟确实年轻有为,不是一般纨绔子弟所可比,终于应允了这门亲事。真所谓“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戴良谟虽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相伴终生。

戴良谟携金淑惠来宁陵上任,这是豫东一个极端贫困的小县,上任伊始,即雷厉风行地清剿土匪,兴修水利,兴办教育,禁烟禁赌,开化民风。当时由于宁陵地方闭塞,乡下农家幼女仍留有缠足陋习,金淑惠经常随丈夫下乡,以自己的一双天足现身说法,规劝农家女孩不要再缠足。一次全县小学运动会上,她看到赛场上女孩少得可怜,于是当上场参加竞技比赛。县长夫人的矫健身姿和开朗性格,在宁陵一时传为美谈,宁陵风气也为之一新。

戴良谟在宁陵当了两年县长,政绩裴然,深受民众爱戴。但他终究是个学人,毕生追求的是科学、教育救国之路,而且对官场的复杂险恶深感厌倦。于是不顾名方挽留,决然辞去官职,应聘北上,来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同时担任熊庆来教授助手的,还有年轻学子华罗庚。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相知相助的密友。1937年初,清华大学决定派遣华罗庚赴美、戴良谟赴德深造。但不久全面抗战暴发,德、意、日形成轴心,戴良谟的赴德之旅未能如愿,华罗庚则有幸去了美国。

“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已为日军控制,由于肃王家族同日本人的渊源较深,尤其是肃王的十四女,即金淑惠的亲姑母金璧辉(川岛芳子)已当上了北平的“保安司令”,她广为搜罗亲戚朋友跟她一起为日本人效力,并派人游说侄女侄女婿留在北平。当即遭到戴良谟的严词拒绝,他大义凛然地回答来人,“我是堂堂正正,顶头立地的中国人,决不给日本人当顺民。”关键时刻,金淑惠深明大义,始终站在丈夫一边。尽管这时已是六口之家,金淑惠怀中还有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但他们还是决定跟随清华南迁,尽快摆脱金璧辉的纠缠。他们拖儿带女,取道广州、香港、越南、缅甸,风餐露宿,茹苦含辛,舟车劳顿,辗转数千里,终于抵达昆明,进入西南联大。

1940年,江西创办国立中正大学

上一篇:乐平古戏台
下一篇:无
Copyright 2010 www.lp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乐平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3000410号-1
主办单位:政协乐平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乐平信息港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
通信地址:江西省乐平市东风北路新行政大楼八楼政协 邮编:333300 联系电话:(0798)6832212 传真:(0798)710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