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八十年代,年本市年轻剧作家王新翔将其事迹演绎新编历史剧《台湾知府》,烩炙人口,历演不衰,成为乐平赣剧团的保留剧目之一。剧本和演出都多次在赣省获奖。
许凌青 字中山,学名许鸿。从小就酷爱看戏。学生时代,他便抱着一颗爱国之心,积极响应“五四”运动,发起组织饶州学生联合会,亲自上台演出自编的“文明戏”《火烧赵家楼》,并联合省字联代表汇集南昌,游行集会,抵制日货。后与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李立三、项英、施洋、林育南等人成立马克思学术研究会。1922年8月,由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与“二七”大罢工,又积极声援“五州”运动,积极参加党的地下活动,累遭拘禁,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从不后退。1929年,许凌青在鄱阳纪念“五四”爱国运动的万人大会上,高喊“打倒新军阀蒋介石”,被国民党逮捕,送省城南昌关押。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后又被判绞刑。但他坚贞不屈,写下诗集《锒铛集》,其中有一句诗云:“要头颅便拿去,何必苦打成招要凭据。”这次,他差点被杀害。
侥幸出狱后,他又积极从事抗日工作。他给儿女起名许还我、许还河、许还山,连起来就是“还我河山”。著名影视演员许还山便是他小儿子。许还山从小便在乐平戏台上演戏,从乐平戏台走向全国,成为影视界功勋演员。
戏台上的寒窗苦读,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一直是世世代代乐平人做不完的梦,现实生活中,也确有许许多多贫寒之家,穷到父母讨饭都要供儿子读书的地步。重教乡风,一向称誉赣省。因此,自两宋以来,乐平向称人文鼎盛。历史上曾经出过“一王、二侯、三驸马、四位一品左右相、五名状元、榜眼和探花,还有三百进士郎”。现代史上,乐平更是人才济济,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难以计数。据初步调查,乐平籍现在全国各省市,乃至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担任县团以上要职和获得高级职称以上的就有800多人。每年考入大中专院校深造的学子有1000多人。
因“文风盛”、“功名多”而驰名的汪家村,被清朝皇封为“儒林汪家”。现今“儒林汪家”的汪大纲“一门十教授”(包括相当于教授一级职称的),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汪大纲的祖父汪汝梅是前清举人,曾任孙中山组建的国民议会众议院议员;父亲汪潘兄弟三人都曾留学日本、三叔留日后又继赴英国留学,为中国政法大学著名教授、中国国际法学奠基人。父亲是陶业博士,曾任郑州瓷厂总工程师。汪大纲本人,原任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大姐汪静娴,任天津大学出版社副总编(编审);大弟汪大绶,任《中国煤炭报》副总编(高级工程师);二弟汪大经,任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系主任(教授);三弟汪大绩,任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四弟汪大绥,任华东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六弟汪大总,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中国部总经理(博士);堂弟汪大 ,任包头钢铁公司炼铁厂厂长(高级工程师);长女汪新宁,任美国英特尔公司特级工程师(博士);次女汪新慧,任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高级工程师(博士)。其五弟汪大结,虽不是高工,亦任郑州市瓷厂厂长(工程师)。从这个家庭中,可以看到乐平人积极进取,坚韧拼搏的精神。
在乐平,还有一个比戏台上动人百倍的现代版“才子佳人”传奇故事。
戴良谟 金淑惠 戴良谟是乐平戴村人,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是数学泰斗熊庆来教授的得意弟子。当年8月,北伐军克复乐平,戴良谟满怀一腔报效乡榇的热忱,回到家乡,创办乐平中学,亲任校长,并兼授数学。乐平中学的创办,实为乐平现代中学教育之肇始。
正当戴良谟殚精竭虑,惨淡经营,乐平中学逐步发展壮大之时,国民党右派掌握乐平政权,思想左倾的戴良谟和远步师生,时遭打击和迫害。戴良谟愤而辞去乐平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