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政协要闻 政协委员 视察调研 工作动态 文史资料 文件规章 理论园地 文化艺术 议政建言
乐平古戏台
当前位置:首页>>乐平古戏台>>正文
戏乡四百台
发表时间:10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   作者:
出;管账即会计,管箱司管戏箱道具,艺人包括演、职员,伙老就是炊事员。

乐平人办班大致有四种情况:富而思乐办班,如马老义洪班、老同庆班、明经同乐班、赛同乐班、万春班等都组班于比较富庶又接壤弋阳的永善乡(今众埠乡)一带。第二种情况是宗族办班,攀华宗、拉势力;第三种情况是贫困地区以寻找生活出路而办班。第四,就艺人本身而言,绝大多数出身于贫苦家庭,备受上层社会的欺凌和生活的煎熬,因此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原动力,驱使他们登台演出,去渲泄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追求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圆不了的梦:终身贫困的追求富裕;婚姻不幸的希望娶个贤淑美貌的妻子;身受官府及恶势力迫害的,要痛斥贪官污吏直至判他们死刑;生活中可望而不可求,舞台上可以及第、升官、当皇帝,过一把高官厚禄的瘾,发泄一下心中积郁已久的愤恨……乐平的古戏台上有很多内容精深的楹联,其中有的就一语道出艺人的演出真情和心中隐言:“金榜题名君臣欢笑空富贵  洞房花烛龙腾凤舞假风流”;“咫尺天涯评说千秋功过  须臾岁月历数万古忠奸”;“做到浓时忘是假  看到味处俨然真”……生活中的真实为时长一些,戏台上的扮演为时短一些,但短一些也不失为一种追求。乐平历史上的戏曲事业有过辉煌的漫长岁月,但时至民国后期却急剧衰落,几乎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一方面是来自于班社自身的原因,如前面介绍的四大名班衰落或改班的情况。另一方面来自于统治阶级,封建士大夫很瞧不起花部戏,尤其鄙视民间戏曲演出,时时借故摧残践踏。清乾隆年间江西巡抚俞兆岳就曾以“禁演扮淫戏以厚风俗”为名,上书朝廷,扼杀民间戏曲,乐平班社自然也没有幸免于难;民国时期,乐平县长彭克勤又跑出来假装正经,明令宣布“严饬查禁聚赌演古,诲淫诲盗,限期班社一律出境。”聚赌演古、诲淫诲盗当然不好,但“一律出境”就可见他不分清红皂白,专横跋扈的嘴脸了。乐平班社就在这“一律出境”的禁令下,被迫外出漂泊演出。尽管面临来自上层的非议和压力,然而乐平的戏曲班社仍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深深植根于这方戏剧沃土,历经劫难而犹能生生不息,使这支弥足珍贵的文化血脉得以传诸后世,成为丰厚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乐平赣剧团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江西省文化局长,当代著名剧作家石凌鹤,踏着乡间的小路,穿行于街巷闾左,发掘剧种,访问饶河戏、信河戏的老艺人,记录传统剧本及唱腔,夙兴夜寐从事抢救古老剧种的工作。1950年,他把饶河戏班,广信戏班(信河戏)这对孪生姐妹调入南昌,并合而为一,正式命名为江西的大型剧种——赣剧。从此江西的地方剧种中腾起一颗新星,不久成立了实验剧团,后来又成立了江西省赣剧团。当时在饶河班中抽调赴昌的艺人,有不少是乐平班社的佼佼者:龚泰泉、李福东、俞六喜、高金水、徐维栋、彭德才……

1950年乐平县文联将分散在县境城乡的部分戏曲艺人召集起来成立赣剧组。1951年发展为赣剧团,1956年乐平县政府正式命名该团为:地方国营乐平县赣剧团。这是一支在新社会培养、茁壮成长、技艺不凡、阵营整齐、实力雄厚的文化劲旅。他们再不是四处飘零、饱受欺凌歧视的艺人,他们是抬头挺胸、昂首高歌、意气风发的新社会的文艺工作者。经过戏剧改革,不断充实提高,剧团已经具有400多个保留剧目和根据形势要求本团编剧编写的新内容剧本。他们扎根本县,适时外出演出。一年四季大多数时间巡回演出于城乡之间。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风霜雨雪,无论是汗流浃背还是寒风刺骨,高亢激越的乐器声、悠扬婉转的演唱声,总在城乡空中回荡,深深沁入万千人们的耳内心中。乐平人好戏,说是戏痴也不过分。

常常要看包天戏,白天看了,晚上还要接着看,直看到深更半夜甚至天亮。隆冬严寒,数百上千观众,顶风冒雪

上一篇:乐平古戏台
下一篇:无
Copyright 2010 www.lp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乐平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3000410号-1
主办单位:政协乐平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乐平信息港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
通信地址:江西省乐平市东风北路新行政大楼八楼政协 邮编:333300 联系电话:(0798)6832212 传真:(0798)710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