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政协要闻 政协委员 视察调研 工作动态 文史资料 文件规章 理论园地 文化艺术 议政建言
乐平古戏台
当前位置:首页>>乐平古戏台>>正文
戏乡四百台
发表时间:10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   作者:
方公里,几占全县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

乐安河如同一位壮硕而慈祥的母亲,每年以地表19.6亿、地下1.7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滋养着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全县58万余亩农田几乎都是以乐安河为主干,以8条支流为网络的冲积平原,土质膏腴肥沃。

乐平属亚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7C,无霜期平均达256天。平均年降雨量1700毫米。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地肥沃,成为赣省主要传统农业区。

大自然的特别眷顾还在于,乐平这片土地下,蕴藏着各种丰富的矿产资源。传统的砂金沿乐安河流域广泛分布,早在晋代就已大量开采,《晋书·地道记》是这样描述的:“乐安江出黄金,凿土十丈,披沙之中所得者大如豆,小如米粟。”官方并在汰金洲(今镇桥石墨潭)专设麸金场,南宋以前一直列为皇家贡品。

锰为国内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在2亿吨以上,为江南主要煤区。至于高品质的石灰石资源,则境内呈大量裸露,且多与煤炭互生。乐平不但自然环境优越,地表地下资源丰富,而且尤为令人称羡的是,境内几乎没有地方病。如邻县鄱阳、万年有血吸虫病流行,弋阳、德兴有血丝虫病肆虐,唯独乐平与这些可憎可怕的地方病无缘。

2、粗砺的双手

大自然的深情眷顾,加上世代乐平人勤劳粗砺的双手,在这片沃土上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使乐平的富庶不但在饶州七县首屈一指,就是在整个赣省也属翘楚。历史上乐平人勤劳的主要佐证是自明代以降,乐平人就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陆续修建了很多农田水利工程。明成化十年(公元1472年)永善乡(今秧畈)拦河石陂建成,为乐平水利工程之滥觞,该陂长57丈,宽20丈,可灌农田2925亩。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工程,这也使永善乡成为乐平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38年)知县金忠士以督,募加捐俸的形式,调动吏民,在五个乡六个都,兴建堰塘10座,可灌农田4626亩。其中有一座可灌田110亩名叫何家塘的堰塘,就是金忠士捐出本人的薪俸修建的。

至清代末年,全县共有各类水利灌溉工程337座,灌溉农田98264亩。民国年间,乐平的陂坝水库等各类水利工程共有548座,可灌农田215000亩。其中能保证50天不雨而不受旱的农田就有110000亩,约占全县农田总面积的10%以上。

本身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上不断改善耕作条件,使乐平成为江西农业最发达的县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乐平是江西十大产粮县之一,据1931年的资料显示,当年的粮食产量(不含杂粮)就达到243万石。优质的大米成为乐平主要的商品行销长江流域各口岸。

然而,乐平传统农业最具特色的还是它的一系列农牧特产:

蓝靛   天然染料植物,主要用于纺织品印染。乐平栽培的主要以“蓼蓝”和“苜蓝”两种为主。乐安河沿岸及安殷水河谷普遍种植,沿河农民都有将植物蓝靛加工成染料靛青的技能。乐平种植蓝靛历史悠久,质地优良,驰名全国。远销上海、南京、镇江、芜湖、安庆、黄石、武汉、牛庄、天津等纺织印染中心。清光绪年间,尽管有日本、德国的化学染料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但乐平的靛青每年仍有3万桶(每桶100斤)销往各商埠,成为沿河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支撑地方赋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染料来源断绝,乐平靛青产量猛增至每年10万桶,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大战结束后,产量急剧萎缩,每年仅维特在5——6千桶的水平。直至抗日战争期间,靛青生产一度回升,每年又达到5万桶左右。不过,这也是号称染蓝大半个中国的乐平靛青生产最后的回光返照,此后随着化学染料的普及,靛青生产已逐渐在乐平绝迹。但是它所带给乐平的富庶却像一个美丽的蓝色之梦,永恒地镌刻在乐平的历史记忆之中。

灯笼辣椒  主要产于乐安河下游两岸冲激平原,个大粗短,成熟时呈朱砂紫,彤红闪亮,酷似灯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上一篇:乐平古戏台
下一篇:无
Copyright 2010 www.lp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乐平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3000410号-1
主办单位:政协乐平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乐平信息港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
通信地址:江西省乐平市东风北路新行政大楼八楼政协 邮编:333300 联系电话:(0798)6832212 传真:(0798)710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