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政协要闻 政协委员 视察调研 工作动态 文史资料 文件规章 理论园地 文化艺术 议政建言
乐平古戏台
当前位置:首页>>乐平古戏台>>正文
戏乡四百台
发表时间:10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   作者:
芦荡火种》、《江姐》、《红嫂》、《夺印》等赣剧现代戏中任主角,他表演含蓄沉稳,松弛自然,尤善把握、刻划人物的内在情感,在观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徐高生  国家三级演员。1940年出生于乐平庞公桥村,1956年入乐平赣剧团,师从赣剧老艺人彭远华工大花,后又改学武生。曾演出《无底洞》、《佘赛花》、《天宝图》等。1983年他演的《挡马》曾由省电视台摄像播放。

徐福寿  1944年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市剧协会员,乐平市剧协理事、秘书长、景德镇市政协会员,乐平市赣剧团艺术室主任兼导演。主工文武老生,现为国家二级演员。曾主演过赣剧《雪夜访普》、《回龙阁》、《回国图》、《赵氏孤儿》、《九件衣》、《徐策跑城》、《反昭关》等,还主演过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滨》等。

黄长善  汉族,江西省鄱阳人,1939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波阳县古南乡罗山寺村。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三级演员。工文小生,也演武生、小丑、彩旦。曾主演《还魂记》、《梁祝姻缘》、《白蛇传》、《金丸记》、《凤凰山》等剧目。1989年参加江西省第二届“玉茗花”戏剧节,饰演《台湾知府》中的林德庆,获配角三等奖。

蒋炳登  1943年出生,从小热爱文艺,1956年考入乐平赣剧团,后存至省艺校赣剧团进修班,学习《拷打吉平》、《花云带箭》等戏,1959年返团,很快成为剧团挑梁文武老生,尤以演《南天门》、《反昭关》、《定军山》、《贩马记》、祭风台》等剧见长。

彭根妹  女,1943年出生于赣剧世家。祖父、父亲是饶河班的老艺人,幼人就受到赣剧艺术的熏陶,8岁随父彭远华进乐平赣剧团学戏,工武旦。她的毯子功、靠把功、把子功都很厚实。后因倒嗓改老旦,擅演《破苏州》中的武旦、《天门阵》、《佘赛花》中的穆桂英,由著名赣剧老旦龚泰泉面授《太君辞朝》、《鸾腰带》,她演出时观众也满堂喝彩,至今印象深刻,是剧团的驮梁老旦。

2、有村皆造台,无台不绘彩。台、戏相生相承,活力灿烂永存

如果说赣剧饶河戏是人们心中生活的教师,起着高台教化作用,那么古戏台又是人们精神栖息的家园,它那不加掩饰的大胆雕刻,灵动的祥禽瑞兽,以及颇显张扬的皇家建筑装饰——藻井,无不显示出对皇权的鄙视与追慕;那帝王将相的雕饰涌动着饱受权势欺压下农民对至高无上王权的渴望。一幅幅浮雕:满堂福、刘海戏金蟾、魁星点斗、昭君和番、三顾茅芦、蟠桃会、辕门射戟,无不诠释百姓心中的精神需求。望画生意、耳濡目染的教化作用塑造出了乐平人勤劳、豪爽的性格与品质,一幅幅精美镏金的楹联美句点染着圣贤教诲、忠节孝义。

当戏曲走向繁荣的时候,古戏台慷慨地把它由乡村送入了都市,而当戏曲在都市行将铩羽的时候,古戏台又张开了博大的胸怀,接纳入这行囊空空的游子,使得它得以休养生息,重整旗鼓,以待再展风姿的时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呈水涨船高之势。短短的二十年中,全市乡村共修茸古戏台、新建仿古台168座。在很大意义上,这些戏台已被赋予了更多、更新的意蕴。

有村皆造台,无台不绘彩。古戏台是乐平人民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也是乐平能工巧匠的用武之地,呈对称结构的翘角,层层跳起的四角、八角镂雕飞檐;立柱、游梁、随枋、门窗无不留下乐平砖雕、木雕、石雕匠人的鬼斧神工。多达九层之重的雕刻非常的繁复华美,这些精致雕刻大多讲究对称呼应、疏密虚实、明暗刚柔,从而构成空间感、立体感、层次感、节奏感、韵律感,也体现出徽派建筑风格的影响,但少了徽派建筑的高大和封闭,多了一些乐平豪爽的开放、亲和、肃穆、凝重。那些能工巧匠的雕刻体现了人们的生活理念:雕满了鲜花香草、飞禽走兽、山水花卉的门窗,游梁“

上一篇:乐平古戏台
下一篇:无
Copyright 2010 www.lp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乐平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3000410号-1
主办单位:政协乐平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乐平信息港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
通信地址:江西省乐平市东风北路新行政大楼八楼政协 邮编:333300 联系电话:(0798)6832212 传真:(0798)710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