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女婿也登台演戏,并且还是驮梁小旦、小生。一家人互相切磋,热衷学戏、做戏,在余家村传为美谈。到现在他们一家随时随地都能上台过把戏瘾把欢乐带给乡村。今年元宵余善柏女儿、女婿夫妻上台演戏四天四夜,最后四夜还请市赣剧团来演出,可见余家村民的风俗及迷戏痴戏的程度。本来余家剧团可出去演戏创收,但现在村民们富裕了,都不愿吃劳苦,也没有热心人愿意领头,只有老人生辰,过时过节村民大家要求,村剧团才在自家戏台上演几天几夜。余家侄女郎鲍吉金十几岁就登台演戏,以后当了村支部书记,仍然是剧团的主角。象以上这种剧团与情况其他乡镇还有存在,并且还有结班到各乡村巡回演出的村镇戏班,在此就不一一赘叙。只能窥一斑而见全豹。
以乐平赣剧团为主,农村业余剧团为辅的演出活动在农村经久不衰,并且有长足发展,这里有着太多的渊源,但乐平赣剧团戏事不段梨园满香这与赣剧团不断推陈出新,顺应时代发展是分不开的。五十多年来赣剧团始终坚持送戏下乡,根植农村,服务农民。每年下乡演出300场次,足迹遍布波阳、余干、德兴、弋阳、景德镇、横峰、玉山等县市村村寨寨,还远赴安徽省黄山市、浙江省温州市等地演出,观众达160余万人次,反响热烈。因此成为江西省仅保留的三个赣剧团之一,并且曾荣获江西省“百团下农村,百戏送农民”活动的先进单位。
50多年来市赣剧团在剧团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近四年来每年的投入都在15万元以上。2003年该团投入30多万元,对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投入20多万元购进了美国EV高档音响,更换了舞台回光灯,电子跟踪追光灯,并引进了1台26路调音台,96千瓦调光台,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专用排练场,投资8万元打造了一批高档铝合金道具箱,置办了全新的刀枪剑戟等道具和各种服饰。又对一些技术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了到位培训。聘请文艺界专家和权威人士成功地对少儿组、成人组进行文艺招生,录取6名少儿学员,10名成人演员(包括2名演奏员,并将6名少儿学员送往上饶文艺学校,进行定向培训,10名成人演员已正式上班,胜任各自的演艺工作。从而提高了剧团的综合实力,拓宽了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实力,哪怕价格高于业余剧团,老百姓还是乐意请乐平赣剧团去演出。用老百姓的话说:“花了钱,就要看最好的戏。”在联系演出方面,赣剧团也更新了观念,克服了以前只坐在家里等人家请班子,现在推行了经纪人制,派人跑村串户,上门联系,服务到家,农民群众非常喜欢,因此赣剧团的演出业务蒸蒸日上,演出场次连年增涨,演出效益也明显的提高。
乐平赣剧团有传统剧目100多本,其中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就有三四十本,常演不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追求新知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市赣剧团便不断对传统剧目进行改编、嫁接、改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如群众所喜欢的《玉堂春开酒店》著作者合理地改编成为上中下三部,进一步完善了剧情,增强了故事性和吸引力,深受群众喜爱。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波阳县剧院演出,连演一个多月,场场爆满,观众达6万多人次。同时,市赣剧团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大胆引进现代剧,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积极发挥宣传和引导作用。剧团先后引进了具有教育意义的《大潮中的漩涡》反腐倡廉警示片,深刻揭示赌博害人害己的《难咽的苦果》,教育农民珍惜土地、反对乱占耕地建房的现代剧《赵钱孙李》等等。“农民喜欢什么戏就演什么戏,农民想听什么戏就排演什么戏,围绕农民的口味下菜,既是为农民服务,也是赣剧团自身发展的需要。”秉承这一宗旨,市赣剧团不断研究和揣摩农民的精神追求,吐故纳新,大胆尝试。
在剧种配置上,乐平赣剧团将单一剧种进行了革新,走出了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