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今后道路改造应规划设计预留线路入地管道,便于弱电下地。 第49号 案 由:关于加大我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的建议 提 案 人:市政协人口环资委、李水平、张 良 内 容: 我市自去年10月份开展城乡“四项综合整治”活动以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把抓好“农村垃圾治理”作为全市一件惠民实事强力推进,遏制了环境污染蔓延的势头,农村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已基本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总体来看,全市陈年垃圾得到有效清理,主要河道保持洁净,各村卫生状况良好,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农民卫生意识不断增强,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但离“美丽乡村”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乡镇发展存在的几大突出问题: 1、卫生状况差。公共区域卫生差。富裕一些的乡镇农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别墅洋楼,都是只管“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使得乡村的一些公共道路堵塞,公共区域垃圾无人清理,杂木乱草丛生……。 2、解决了上水,没有解决下水。乡镇饮用的自来水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但是,下水管道污水分流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生活废水、农田废水肆虐横流,夏天招惹蚊蝇臭气熏天,造成环境的再次污染。 3、乡民们物质生活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个人卫生意识依旧淡薄,不好的生活习惯没有得到提高,随手乱丢垃圾烟头,随地大小便……等坏习惯没有改变。 4、乡镇道路破烂,要想富,先修路。乡镇道路状况堪忧,许多乡镇级公路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导致许多乡镇公路坑洼泥泞,破烂不堪。如:乐港镇里汪村——大路边村的道路坑洼不平,尤其大路边村——后梗张家那一段道路损坏更为严重。 建 议: 1、加强宣传引导。要教育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遵守卫生管理、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形成“人人爱卫生、爱家园”的良好氛围,增强他们对卫生保洁工作的参与和监督意识,加快实现农民群众从“要我清洁”向“我要清洁”转变,营造浓厚的氛围。 2、创新运行机制。一是要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垃圾处理模式。采取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二是要针对农村实际,对一些比较偏远、垃圾运输成本比较高的地方,以自然村为单位设小型垃圾焚烧炉,就近焚烧,化整为零,以减轻政府的管理成本和工作压力。三是要把倡导推进垃圾“自产自销”、“日产日销”、“不出村不出户”作为我市今后农村垃圾处理的方向,按照“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 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将农村垃圾处理好、利用好,提高农村垃圾处理效率。四是要注重源头管理,坚持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有效地推进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 3、健全长效机制。一是要以村为单位,建立起专职、专业、稳定的保洁队伍;要建立健全保洁人员的报酬保障机制,保证他们的合理待遇。二是要建立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市和乡镇财政要将垃圾处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保证经费列支,以确保购置必要的环卫基础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所需费用。三是要理顺农村垃圾治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尽快出台《乐平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保证垃圾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长效治理。 4、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强化基层责任,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二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将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纳入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三是强化监管执法,不搞危害环境的开发,不批有害环境的投资项目,对于因决策失误或者对环境问题消极对待的乡镇、村,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5、多方投入整合社会资源。将垃圾治理费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和村规民约,对乡镇驻地企事业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