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镇百乐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典型江南乡村,他们在打造绿色蔬菜基地和农村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的同时,着力开展乡村文化建设,村里通过建设村史馆、荣誉室、开设古戏台讲堂、赣剧演出等形式,对村民进行乡风培育和教化活动。让村民以做新时代文明村民为荣,以劳动、服务、奉献为荣,村级文化建设在当地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四、关于乡村文化重塑的思考与建议
1、在精准扶贫中着力乡村文化重塑一定要加强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的政治引领作用和服务功能,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因地制宜,文化建设也要倡导一村一品,乡村文化重塑要重视乡规民约的作用,要把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编进乡规民约,成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标准,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建设村史馆、道德宣传栏、农家书屋、文化站等阵地教育村民树立“富而不炫其奢,贫而不坠其志”的高尚品质,以勤劳诚信致富,科技文化致富为光荣,告别贫穷,告别愚昧,告别落后。
3、加强村风民俗和乡村道德建设,通过文艺演出、道德好人宣讲等形式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通过举行“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勤劳脱贫致富能人”等先进评选活动,使村民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4、要发扬乡贤和“五老”(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的表率作用,鼓励乡贤和“五老”以告老还乡的方式返乡发挥余热,用他们成功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教育、开发、倡导乡村良好风气,净化乡土风情;用他们的知识和智慧传承中华文明,留住美好的乡村文化记忆,着力乡村文化的重塑。
提振发展信心 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响了乐平民营企业迅速成长的号角,四十年风雨兼程,民营企业不懈奋斗,取得了长足进步。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给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中央各部委、省市各级也迅速拟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这些政策举措加强了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含金量”很高,极大地提振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2018年11月12日,是一个让我市的民营企业家记住的日子。在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市委俞小平书记说,“在我们乐平,民营企业在县域经济中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以后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只会加大,不会减少。”这进一步表明了乐平市委、市政府“学习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政企同心打造乐平长青企业,促进乐平民营经济、非公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决心。
尤其是近两年,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我市屡屡获得“全国返乡创业示范县(市)、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中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300强”等荣誉。但不容回避,我们在思想认识、服务环境、企业经营环境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有些为企业服务意识淡薄,行政审批服务亟需加强,项目推动落实进展迟缓,企业发展要素成本增加,银行融资门槛条件高、企业融资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竞争力。
我作为一名工商联干部,更加热切期待乐平市委、市政府,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的扶持与帮助,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打造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快速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1、明确责任主体,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政府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