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政协要闻 政协委员 视察调研 工作动态 文史资料 文件规章 理论园地 文化艺术 议政建言
议政建言
提案精粹
委员大会发言
重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议政建言>>正文
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提案汇编
发表时间:20年07月06日   浏览次数:   作者:
化职业学校开展了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保安98人,培训武术教练30人,培训健身教练50人。
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今后将做好以下工作: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发展环境。认真做好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助学和贫困生补助政策的宣传工作,特别要注重宣传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彻底改变老百姓重普高轻职高的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要改革和完善相应的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实行优秀技能型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逐步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广大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积极性。2.进一步加大校企对接,拓宽办学模式。我市现有塔山化工工业园、金山陶瓷机械工业园和童家山工业园等三大工业园区,劳动力市场供给量迅速增加,为大力发展我市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后要立足县域经济,加强市场调查,加大与本地企业的对接力度,着力开发金领、蓝领等新的专业培训,拓宽职教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3.进一步严明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历年来,一些外地职业学校未认真执行招生政策,采用中介招生、违规招生宣传、乱收费、给经办人劳务费、许诺减免费用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从事招生工作,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招生秩序,影响了当地职业学校的发展。因此规范招生行为,严肃招生纪律,采取切实措施规范职业学校的招生秩序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政协乐平市委员会六届四次会议

第31号

案      由:关于在精准扶贫中着力乡村文化重塑的建议
提  案  人:九三学社乐平直属支社
内      容:
乡村文化的重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市地处长江之南的赣东北腹地,素有深厚的赣鄱文化积淀,域内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其中以古戏台文化、洪马文化、红十军精神、方志敏精神、洪公气节马氏文章等一大批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底蕴,乐平茶花、乐平蔬菜、赣剧高腔、乐平马灯戏(三角班)等,更是让乐平蜚声海宇。
然而,近一个时期,随着农村丁壮或进城务工,或外出闯世界,乡村文化正走向衰微和渐趋缺失。因此,做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必须着力乡村文化重塑,以增强乡村文化的凝聚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血固本,增添亮色。为此,我们历时数月,在省内外作了相关调研,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特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乡村文化的沿革与现状
传统的村落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基础。自古以来,孝亲礼仪、家国观念等等都是乡村文化极具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乡风文明有着不可估量的教化作用。千百年来,孝亲敬长、养老恤孤、睦邻而居、安居乐业、爱国爱家等乡村文化一直成为维系爱家庭、爱宗族、爱民族、爱国家的情感纽带。而当下一些地方却有着重经济发展、重物质扶贫,轻文明教化、轻扶志扶智的思想,乡村文化建设开始弱化。
二、当下乡村文化的现状与问题
1、鉴于生计与发展,近几十年来大批的青壮农民从进城务工就业,到买房定居,一些农村能人、高人外出造成乡村人才流失,传统村落文化开始走向式微,一些地方出现村庄空心化、文化沙漠化。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根本无力担承乡村文化的继承和振兴的重任。
2、一些地区的扶贫工作虽然措施精细,声势浩大,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对扶贫对象的扶志与扶智上没有相应有力的办法,于是扶贫工作在“效果明显”的同时,也有一些美中不足,或者叫做不文明乱象,如有些贫困户和受帮扶对象以被扶贫而

上一篇: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提案
下一篇:【关注—来自景市“两会”现场的报道】潘赛新:开通景乐城际公交 推动景乐一体化
Copyright 2010 www.lp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乐平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3000410号-1
主办单位:政协乐平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乐平信息港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
通信地址:江西省乐平市东风北路新行政大楼八楼政协 邮编:333300 联系电话:(0798)6832212 传真:(0798)710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