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政协要闻 政协委员 视察调研 工作动态 文史资料 文件规章 理论园地 文化艺术 议政建言
文史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资料>>正文
乐平历史与文化
发表时间:10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   作者:
戏台以及烟花楼等各类建筑。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不断拓展,老县城城墙及城门早已不存在,东、西、南三条街已不同程度得以拓宽,不再保留原貌,以老北街、何家台为中心的古县城核心街区却得以完整保留下来。它已经成为我市目前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具区域特色、最能反映乐平历史文化的历史街区。街区内有70%以上建筑为明清和民国建筑,而以清中晚期和民国建筑为最多。保留最完整的古商业街为老北街,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群有荷园、福禄巷、何家台、财贵巷、汪氏典当行、万家池等10多处。

街区内保存了荷园、万家池、范家祠、典当行、明代县丞府宅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其中荷园(赣东北特委所在地,即现市政协办公大楼建筑群)已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口镇老街区

名口村,位市区东南向44公里的乐安河北岸,名口镇所在地,是乐安河东入乐平后的第一重镇。唐天佑年(公元904年),许氏自河南许昌迁此,现有1300户,5500余人。老街区有两个中心,一是十字区,保留有南北杂货、医药、染布、衙讼、造香,制牌、锻铁等20家老店铺以及20余幢老民宅等。二是广场区,这里周边也保存着一些祠堂、村塾堂、水塘等公众场所。十字街区和广场街区有7条纵向巷道连接河边的7座古码头,码头台阶在60至80级不等。村中现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中,当属两座老祠堂和一座村塾堂。

涌山镇老街区

涌山村,位市区北向40公里,涌山镇治所在地。唐代王氏从婺源武南迁入,现有800户,3500余人。老街枕山傍水,北面鸡公山有新石器时代人类洞穴遗址,南面车溪河接婺源清流。这里自古以来为乐平、婺源、浮梁重要陆路通道。

老街区纵横三条,交叉中心聚集着商铺、民宅、桥梁驿道、祠堂、戏台等建筑遗存,其中昭穆堂中戏台是乐平现存古戏中据载建造最早的戏台。

 

段家文化村

段家村,北距洪岩镇5公里。明初,段氏从都昌迁入,现有340户,1600余人。这里山清水秀,背枕历居山,官庄水环村而过,这里是乐平、德兴进入徽州的重要陆路。村中石板道绵延数里,辙印深深,街铺、民居、作坊、拱桥、碑刻遗存甚丰,可惜这条古驿道出村口的古桥头原存的17座石牌坊,解放后先后坍塌或拆毁。

村中现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民居,店铺有20余幢,其中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山墙式民宅特色鲜明,除满堂镏金外,其装璜极其讲究,在厅堂顶棚上,中置一口圆形藻井,两边又各置一方形藻井衬托,假楼对天井以采光,房内顶棚也以木构卷拱装饰。入其屋难见片瓦,虽历数百风雨,至今依然金壁辉煌。

韩家文化村

从名口村沿乐安河西下5公里,村子位于北岸低丘上。韩氏从河南入徽再迁此处已有1100余历史,现有45户,550余人。这里自古以来物产丰饶、养殖业兴盛,水运发达,古代村中民众多以贩运生猪到徽州为生计。村中现保存有祠堂、民宅、戏台、水井、码头、巷道、商铺、作坊等古迹。村北有一高台地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文化遗址及汉墓群。

下徐文化村

下徐村,距市区西北20公里,与景德镇市及浮梁县毗邻。宋初,徐氏从南昌迁入,现有460户,1700余人。该村头枕绵延苍翠群山,村前的潘溪河水清灵透亮,三座相望不远的清早期三孔石桥,连接下徐村中的鲁丹街,直通景、浮。

村中现存明清古建筑20余座,其中以明初木构架功德“世科”牌坊与清中期复建的宋高宗赐建的“仁寿楼”最靓。“世科”牌坊和“仁寿楼”是以纪念该村北宋文武双科状元驸马徐衡所建。故有专家提议名该村为“江南皇家驸马第一村”。

上老文化村

上老村,位于市区以东30公里的官庄水旁。北宋中期,吴氏从安徽歙县迁入,现有110户,620余人。村中现存明清古建不仅数量多,而且保存完整集中。

上老村古民居建筑艺术品位甚高,如大总祠“瀛公祠”门楼,用砖木石组构少见,精致典雅

|<< << < 1 2 3 4 5 6 7 8 > >> >>|
上一篇: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文件精神切实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向前发展
下一篇:乐平文史资料征集选题提纲
Copyright 2010 www.lp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乐平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3000410号-1
主办单位:政协乐平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乐平信息港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
通信地址:江西省乐平市东风北路新行政大楼八楼政协 邮编:333300 联系电话:(0798)6832212 传真:(0798)710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