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政协要闻 政协委员 视察调研 工作动态 文史资料 文件规章 理论园地 文化艺术 议政建言
文史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资料>>正文
乐平历史与文化
发表时间:10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   作者:

乐平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区域,北连瓷都景德镇市浮梁县和昌江区,东邻亚洲最大的铜基地德兴和国家级生态县婺源,南接万年县达华东重要交通枢纽鹰潭,西毗波阳县,处鄱阳湖平原。 

一、历史沿革 

乐平,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西周为楚之番邑地。春秋战国,先后为吴、越、楚据有。泰汉为余汗县乐安乡地。乐平东汉以前是古余汗县(即今余干县)的一个乡,叫乐安乡。东汉末年,也就是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从余汗县划出乐安乡建乐平县,疆域包括现在乐平、德兴全境和万年、婺源的一部分。关于县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乐平这地方“南临乐安江,北接平林,”所以就叫乐平:还有一种说法,因为当时天下大乱,北方有黄巾起义,南方有“百越”造反,乐平这一带是“百越”叛乱地区,后来叛乱平息了,建县时取叛乱平息,百姓快乐平安之意,所以叫乐平。

刚建县时的县治设在银城堡,也就是今天的德兴市新岗山镇。过了17年,即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县治从银城堡迁到了洎口,也就是今天的名口镇戴村。戴村是座一千多户人烟的大村,作为曾经立过县城的地方,由于时间久远,一点旧县的痕迹也找不到了,只有村西还有一个叫城隍庙的地名,那是小山脚下一片开阔地,偶尔还能在那里找到一些秦砖汉瓦的残片。

乐平建县后中间经历几度兴废,戴村断断续续作为县治前后有400余年。到了唐玄宗开元四年,也就是公元716年,乐平重新建县,县治从戴村迁到长乐水口,也就是今天众埠镇的铜山港口村。过了150来年,到了唐末的僖宗年间,黄巢渡江打到南方,攻陷饶州,黄巢的弟弟战死在乐平,从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到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三年之内,乐平被黄巢大军连续蹂躏了三次,县城被攻陷,县令被杀死,县境之内赤地千里,鸡犬不闻,田园村落,一片荒芜。三年后,也就是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乐平的县治从被夷为平地的长乐水口迁到现在的花靥(读演音)镇(又叫洎阳镇)。此后一千多年,县治再也没有变动过。

南唐升平二年(公元938年)从乐平划出乐平、银山、南部三个乡建德兴县。元时乐平升为州,明复为县,清属江西省饶州府。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划出新进、丰乐两个乡的大部分和鄱阳、余干一部分建万年县。此后,乐平的行政区域再未做过重大的调整。民国期间,先后隶浔阳道、第四、第五行政区。建国后先后属乐平专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1983年10月隶属景德镇市。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二、环境资源

 

乐平地处黄山和怀玉山余脉向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乐安河由东向西贯穿全境,东汇婺水和洎水,西流出境入鄱阳湖。乐平少有崇山峻岭,大多是平缓的丘陵平山。多属丘陵地区,山地占50%,耕地占19%,水面占11%,自然状貌基本上是“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

乐平的水的分布也很均衡,主要以乐安河水系为主。乐安河发源于黄山山脉,水源丰沛,从东而西,横穿乐平腹地。东入县境后,南纳洎水、长乐水、建节水、安殷水,北迎官庄河、车溪河、三溪水、潘溪河,使整个水系呈均匀细密的羽状分布。流域面达到1764.5平方公里,差不多占了全县总面积的90%。所以乐平人把乐安河称为母亲河。乐安河及其水系所形成的冲积平原和河谷盆地,土地肥沃,物产冨饶。加之乐平属亚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7C,无霜期平均达256天。平均年降雨量1700毫米。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优沃的自然环境加上乐平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发达的农耕经济,使乐平自古以来就冨甲一方。乐平地方冨足祥和,人民热情豪爽的情景,宋代有个叫权邦彦的诗人在《乐平道中》一诗中有过生动的描绘:

|<< << < 1 2 3 4 5 6 7 8 > >> >>|
上一篇: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文件精神切实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向前发展
下一篇:乐平文史资料征集选题提纲
Copyright 2010 www.lp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乐平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3000410号-1
主办单位:政协乐平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乐平信息港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
通信地址:江西省乐平市东风北路新行政大楼八楼政协 邮编:333300 联系电话:(0798)6832212 传真:(0798)710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