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政协要闻 政协委员 视察调研 工作动态 文史资料 文件规章 理论园地 文化艺术 议政建言
文史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资料>>正文
乐平历史与文化
发表时间:10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   作者:
政殿学士。不但为官清廉,而且文才出众。三子洪迈,官虽然没有两个哥哥做得大,但文名却远远超过了两个哥哥,留传下来的著作很多,尤其以《容斋随笔》影响最大,毛泽东临终之前,枕边还有这部书。

史学巨擘马端临

  乐平人所说的“马氏文章”一般是指宋元之交的马廷鸾、马端临父子,有的则专指马端临。马廷鸾父子是本市众埠镇楼前村人,马廷鸾生于南宋末年,自幼家贫,苦读成才,度宗年间官至右丞相,可惜他的搭档却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丁大全、贾似道,为相三年,不能挽国家于危亡之中,于是愤而辞官回乡,闭门做学问,并出资创办乐平著名的书院——慈湖书院。他一生著作等身,仅流传后世的就有《六经集传》、《语孟会编》、《楚辞补记》、《洙泗裔编》、《读庄笔记》、《碧梧玩芳集》等。

马端临是马廷鸾的第二个儿子,从小受父亲人格学问的熏陶,无心仕进,潜心学问,宋亡后,不少人推荐他出来做元朝的官,都遭到严辞拒绝,后来县令亲自登门让他出任慈湖书院的山长(即校长),为了培养家乡子弟,他欣然接受了这一聘请。除了对学子授业之外,马端临专心致志编纂《文献通考》,穷毕生时间和精力,终于在耄耋之年完成了这部煌煌巨著。这部巨著分24个门类,共348卷,把宋代以前各个朝代制度安排的前因后果,利弊得失,条分缕析,评述精当,是历代治国者案头必备之书。传说毛泽东长征途中在遵义得到一部《文献通考》的残卷,如获至宝。

台湾知府袁闻柝

乐平还出过一位对台湾的早期开发和维护中国领土主权有过特殊贡献的人物,这就是清同治、光绪年间任台湾知府的袁闻柝。

清咸丰年间,左宗棠率军五千,与太平军在乐平激战,时值盛暑,左军瘟疫流行,几乎丧失战斗力,袁闻柝趁夜携药潜入左营,一剂“四苗散”,使军中瘟疫顿解,全军复振。

袁闻柝不但医术高超,而且颇有胆识,兼有军事才能,他所组建的乐成团练局,几乎与正规军不相上下,在与进入乐平的太平军作战中,屡立战功。袁闻柝的文韬武略,深得左宗棠的赏识。由于左宗棠的极力举荐,袁闻柝由一个乡村郎中,以军功五品、官阶从九品跟随左宗棠由赣入浙,又由浙入闽,最后委派为台湾知府。

同治十二年(1873年),阜南(今花莲东)一带高山族山民不堪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加上日本浪人从中挑唆,纷纷揭竿而起,朝野震惊。袁闻柝临危受命,首先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接着,又到民变闹得最凶的村社,晓谕朝廷恩威,揭露日本人的阴谋,袁闻柝的忠心赤胆,赢得了山民们的信任和尊敬,一场震动朝野的民变就这样兵不血刃地平息了。民变平息后,袁闻柝专事治本,致力于当时尚处于蛮荒之中的台南台东的开发教化,数年后,台东一带便开垦良田数十万顷。

袁闻柝在开发台湾方面功不可没,在维护国家主权,保卫大清疆土方面,更是贡献殊多。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日本政府以琉球渔民被台湾牡丹社山民杀死为借口,捍然派遣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兵五千,乘兵舰在台湾琅乔登陆,扬言三月之内踏平台湾。

袁闻柝率军民奋起抗击日军。半年之后,日军粮草用尽,军心涣散,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西乡无奈,只好率残部狼狈撤回日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牡丹社之役”,

袁闻柝共计在台十三年。他生前著有《日本窥台始末》一卷和《开山日记》四卷,可惜这些宝贵文献在“文革”中不幸散佚。

梨园义士夏廷宜

乐平近代历史上有过一次震撼清廷的农民起义,起义的导火线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乐平名产靛青,起义首领是个饶河戏艺人夏廷宜。这次起义就是著名的“混天起义”,乐平老百姓叫“混天麻仂造反”。当时正是八国联军打败中国之后没几年,四万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压得全国的老百姓抬不起头来,乐平是个比较富裕的地方,于是官府增设“厘金卡”强行对青靛征收额外加捐,引起了靛农的强烈

|<< << < 1 2 3 4 5 6 7 8 > >> >>|
上一篇: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文件精神切实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向前发展
下一篇:乐平文史资料征集选题提纲
Copyright 2010 www.lp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乐平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3000410号-1
主办单位:政协乐平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乐平信息港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
通信地址:江西省乐平市东风北路新行政大楼八楼政协 邮编:333300 联系电话:(0798)6832212 传真:(0798)710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