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政协要闻 政协委员 视察调研 工作动态 文史资料 文件规章 理论园地 文化艺术 议政建言
文史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资料>>正文
血战东南 风范长存--纪念红十军创建六十周年
发表时间:24年09月20日   浏览次数:   作者:方志纯

1930年7月间,经中央批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在江西乐平众埠街正式宣告成立,叶剑英元帅1939年曾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绝句:

血战东南半壁红,
忍将奇迹作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
又照秦淮一叶枫。

这是对红十军主要创始人方志敏烈士革命气节的赞颂,也是对红十军历史功绩的讴歌。


1927年弋横暴动以后,赣东北党组织从农民革命团中,挑选了一批骨干分子,组织了一支脱产的游击队。这支独立武装逐渐发展成为赣东北红军独立团,邹琦、郑孝胥、李上达等共产党员先后担任过团长。1930年初,经过弋阳余家仓整编,进一步确立了党对这支队伍的领导,规模又随之不断扩大。同年7月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在此基础上宣告成立。周建屏任军长,邵式平任政委(接替吴先民)。


红十军成立后,在以方志敏为首的赣东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两次攻打景德镇,以及出击都(昌)湖(口)、波(阳)、彭(泽)、马当、秋蒲、东流等军事行动的胜利。回师赣东北之后,又取得了珠仙桥, 河口等战役以及二进闽北等军事行动的胜利。红十军越战越勇,  越战越强,声威大振。


红十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奋战而不遗散,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了“支部建在连上”原则。当时,全军都十分重视党的建设,重视培养政治、军事干部,各级都建立了共产党组织,班有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同时,还设有政治工作机关,配备了政治工作人员,连有指导员,营有教导员,团有政委,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在弋横暴动开始之前,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同志率领党员和革命骨干,在弋阳、横峰等地数十个村坊里组织起了半军事化的农民暴动武装一一农民革命团,用革命武装镇压了乡村中的恶霸地主、士豪劣绅,用革命的枪杆子夺取了政权,开辟了弋横根据地。农民革命团,起初既是一个军事组织,又是一个政权组织。赣东北苏维埃政权、赣东北的红军,都是在农民革命团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由此可见,在赣东北,政权的建立是与军队的建立休戚相关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不但是赣东北的革命实践,也是被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时,我们赣东北红军指战员每到一地,放下行装,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各家各户打扫庭院,砍柴挑水,耕田耙地,栽插收...白天,和群众一块劳动,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夜晚,跟群众拉家常,讲述革命道理。用不了多久,红军指战员就和他们熟悉了,交上朋友了,情同手足,鱼水情深。

当时我们的生活是很苦的,每天除了食米外,只有五分大洋的菜金。战士如此,干部亦如此。方志敏担任那样高的职务,可他在北上之前,留在赣东北的唯一财产,就是藏在深山里的几件旧汗衫和儿双打补丁的线袜子。当有人劝他给家里寄点钱的时候,他笑着回答:“我管的都是公款,一分一厘都要用在革命事业上,我个人哪来钱寄给家里呀!”以方志敏为代表的红军指战员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廉洁奉公的品德,是根据地党群关系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作为无产阶级的军队,赣东北红军的纪律也是相当严明的。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没有传到赣东北之前,就提出了“打土豪归公”、“缴枪有赏”、“买卖公平”、“说话和气”等口号,后来,除了执行“中国工农红军暂行纪律条令”所规定的奖励制度和军纪军法以外,如强奸妇女、乱烧乱杀、敲诈人民财物的要处以严刑。

人民群众把红军看成是自己的子弟兵,平时给他们缝缝补补、浆浆洗洗,给他们打草鞋、做军衣、提供粮....战时,给他们运弹药、送茶饭、抬伤员。红军没有给养,群众宁愿自己吃稀饭,也要送去。敌人来了,群众立即通风报信,千方百计保护红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方志敏多次遇险,都是在当地群众的保护下转危为安的。
 

|<< << < 1 2 > >> >>|
上一篇:发展生态蔬菜,创建特色农业
下一篇:无
Copyright 2010 www.lp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乐平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3000410号-1
主办单位:政协乐平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乐平信息港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
通信地址:江西省乐平市东风北路新行政大楼八楼政协 邮编:333300 联系电话:(0798)6832212 传真:(0798)710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