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协的如歌岁月里
乐平市政协副主席 黎 萍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眼间,我在政协这片热土上已经耕耘了二十八个春秋。回首过往,我深感荣幸与自豪,我见证参与了政协工作的点点滴滴,也体会到了政协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更重要的是作为人民政协的一员,真切感受到人民政协与共和国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光辉历程。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5周年华诞,迎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的重要时刻。75年的建国史,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一部艰苦卓绝踔厉奋进的历史;对于人民政协而言,也是追随伟大祖国的脚步,共同抒写的一部坚守初心、砥砺前行辉煌篇章。
回首过去,人民政协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历史重任,政协前进的每一步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紧紧相连。回想起我在政协的这28年,也是与党风雨同舟,将凝聚共识服务大局这一主旨贯穿政协工作始终的28年。
初到政协,我们在洎阳东路的“荷园”办公。1930年8月,红十军攻克乐平县城后,方志敏率大军进驻,将“荷园”作为中共赣东北特委办公场所,是方志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土地革命时期工作过、战斗过的地方。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大军挥师南下,乐平县城得解放。陈赓将军率大军路过此地,曾驻足于此,此事在将军的战事日记中有明确记载。这幢中西合璧园林式建筑,红砖青瓦,典雅大方,踏在荷园木质的楼梯上,回想起历史留在这里的峥嵘岁月,内心是激动而神往的。那时我从事的是文史工作,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开展乐平文史资料的征集,把建国前后乐平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等方面的重要人和事进行收集整理,对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进行记录和文字留存,这其中有对百年乐平大事的记录,有对方志敏在乐平革命活动的珍贵回忆,有蒋经国私访乐平见闻,有乐平共产主义水库兴建始末,有对戴良谟先生创办乐平中学的追忆,有对剧作家石凌鹤先生生平的回首。其中,还不乏老干部廉润生、俞镇德他们亲笔撰写的文章,老干部詹西昌、饶守坤他们撰写的乐平历史上发生重大事件的细节,这些文章不仅文字上生动具体,引人入胜,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章都出自“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对地方史料的丰富和补充。周总理曾经说过:“使后人知道老根子,这样就不会割断历史”。通过对“三亲”史料的征集,很好地诠释了周恩来总理对文史工作的要求,有重要的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
2002年,因为工作需要,我由文史工作转岗到了提案委。提案工作是政协全局性的工作,是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途径,在这个岗位上,我亲眼看到了委员们是如何认真履职的,也真切感受到了政协提案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密不可分。这么多年,乐平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座有着产业之城、富饶之地、赣剧之乡、礼仪之林美誉的千年古城正以前所未有的干劲加速发展。而这其中,也饱含了政协委员的关注和热情。聚焦工业强市战略,扮靓美丽乐平,锚定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关注民生实事,委员们的政治责任和政治自觉始终在路上,他们以拳拳赤子之心在履职尽责的道路上积极建言,《持续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做大做强两个国家4A级风景区,全域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升级》《继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等等等等都是委员们的提案关注。身处乐平,看到经济持续向好,看到人居环境越来越美,看到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看到城乡产业大踏步发展,这些都是委员们的重点发力点。昌平路、洎阳北路条条城市通道越来越整洁宽敞;曾经混乱的“红皮车现象”在政协提案持续发力中得到彻底整治;红绿灯等候处因委员提案设置了安全岛;禁燃烟花爆竹最早也出自委员提案。走在乐平街上,城市的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