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岩仙境位于乐平市东北38公里处的洪岩镇,现在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南宋风节名臣洪皓曾两度游历仙境,并留下了美妙动人的传奇故事,写下了传扬千古的绝妙诗篇。洪皓出生在洪岩岩前村,自幼勤学好问,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对什么事,都爱寻根问底。正是由于他性格上的这个特点,才引出一段他在洪岩洞遇仙的奇遇。
那时候,人们都说洪岩洞中还有个小洞,又深又黑,里面常有轰轰的声响,不知通到何处?洪皓早就想去看个究竟,看看洞里到底有神还是有妖,洞那边到底通向天堂还是地狱?可是家里人怕他出事,对他看得很严,就是不让他去,洪皓只好耐心等待时机。
这天是大年正月初一,洪皓一大早就起了床,家里叫他去给舅舅拜年。洪皓眼珠子一转,嘿,机会来了。他带着书童,拿着礼物,装做往舅舅家走去。出门不久,他就带着书童一折,往市上买了一担蜡烛,挑着直奔洪岩洞而去。
进到洞里,果真又黑又深,主仆二人在洞里不知走了多少时间,也不知走了多少路程,蜡烛点了一根又一根,看看已经点了差不多半担,前面还是黑漆漆的,也不知还要多久才能走得到出口?
又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一担蜡烛只剩了最后一根,仍然没有走到出口。走着走着,手里最后一根蜡烛也燃尽了,眼前立时一片漆黑,主仆二人只好一步一挨往前摸索着走。
又不知摸了多少时间,忽然,前面传来一声又一声“笃笃”的声音,细听,像是有人下棋落子。顺着响声摸了几步,转过一个弯,猛然看见前面一片光亮,二人不知是神是妖,慢慢向前挪去,连大口喘气也不敢。待到挨近了,从石头后面悄悄探出头去一看,只见一只精致的烛台上插着一根蜡烛,烛光通明,烛光下,两个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者,正在埋头下棋。洪皓正惊诧间,冷不防其中一个老人说:“何方凡夫野民,竟敢闯我仙宫地府?”
洪皓见藏不住了,只好走了出来,他深深一揖:“小子洪皓拜见仙翁,请恕小子无心误闯宝府之罪。”
那老人捻须点点头说:“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洪皓说:“只因心里好奇,误入仙境,迷失路径,还请仙翁指点迷津,小子不胜感激。”
那老人说:“这倒也不难,只是你既到了此地,不妨考你一考。”他一指那棋盘,“你若解得这残局,自然为你分解。”
洪皓这才注意到,另一老人一言不发,正对着棋盘紧绉眉头,显然他的棋局不妙。洪皓近前一看,棋局已成收宫这势,白方看似大局已定,黑子却被团团围住,看来无路可走,束手就擒。要想挽回败局,谈何容易?洪皓苦思冥想,忽然眼前一亮,发觉黑子只须动一妙着,便可着着反击,反败为胜。他拈起一粒黑子,“啪”一声落了下去,两位一看,这一着果真妙不可言,双方形势立刻大变,倒了个个儿,二位仙翁不由点称赞。
洪皓乘机说道:“请仙翁指点路径。”
其中一个仙翁问:“不知你是愿享清福呢,还是愿享洪福?”
洪皓问:“清福怎么样?洪福怎么讲?”
仙翁说:“清福嘛,你就留在此地,度你成仙;至于洪福嘛,送你出洞,日后定会于国于民,大有作为,名彪史册,号炳千秋。”
洪皓说:“小子自小立下鸿志,为民效力,为国效忠。”
仙翁说:“如此说来,你要是享洪福了,好个有志气的血性男儿!来,赠你一根长明烛,你可点它出洞。”洪皓连忙拜谢,就要告辞。仙翁又说,“慢,你举着这根蜡烛只管往前走,切不可在未出洞时回头张望。”
洪皓连连称是,不敢怠慢,领着书童急往前走。走了好一会,渐渐看到前面有了亮光,耳边隐约还有水流和船夫撑篙荡桨的声音。这时洪皓再也忍不住,回头想看看来路,不料刚一回头,手上的蜡烛一下子灭了,紧接着“轰隆”一声巨响,他们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了出去。
等他们睁开眼睛一看,眼前是条大河,河面上帆过船往,呀,这不是乐安河吗?一打听,原来到了名口。他们一算,这里离家已有四十多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