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政协要闻 政协委员 视察调研 工作动态 文史资料 文件规章 理论园地 文化艺术 议政建言
乐平古戏台
当前位置:首页>>乐平古戏台>>正文
乐平古戏台:乡民的精神殿堂
发表时间:10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   作者:


 ——读《中国乐平古戏台》

走进赣剧之乡——江西乐平,人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的文化景观,这里分布着412座造型优美、风格各异的古戏台,因其数量众多、艺术绚丽、风格独特而被建筑专家誉为“中华一绝”和“江西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乐平也因之被称为“中国古戏台博物馆”。

为什么一个面积只有1973平方公里的乐平市,方圆百里的村庄里有这么多、这么精美的古戏台?

从由政协乐平市委员会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倾力打造的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乐平古戏台》画册(中英文对照)中可窥一斑。

乐平处于赣东北山地向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居民多是唐末动荡后由四方迁移而来,聚族而居,繁衍生息。移民们既带来了强烈的生存愿望,也带来了四方文明。定居下来的人们不断奋斗、碰撞,也不断交往、交融,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也能拿得出去的独特的戏曲文化、民俗文化。

有了戏曲演出,戏台便应运而生。赣剧的演出活动在乐平城乡盛况空前。有民谣曰:“深夜三更半,村村有戏看,鸡叫天明亮,还有锣鼓响”,“三天不看戏,肚子就胀气,十天不看戏,见谁都有气,一月不看戏,做事没力气”,这是对乐平人赣剧情结的真实写照。乐平镇桥等乡镇在乐平素称“赣剧之乡”,著名的“乐平腔”又称“高腔”,是历史上赣剧的主要支派。

随着赣剧在乐平的形成和发展,乐平古戏台也相继出现和增多,逐渐成为与赣剧血肉相连且并驾齐驱的独特建筑艺术。与辉煌灿烂的赣剧相比,古戏台建筑更是灿烂辉煌。一座座精美绝伦的戏台,演尽了千古风流。

乐平古戏台,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就属性而言,分祠堂台、万年台、庙宇台、会馆台、家庭台五种类型。由于历史的原因,庙宇台、会馆台、家庭台都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消失在曾经的岁月之中。如今,在乐平真正意义上能被称为古戏台而且随处可见的其实就是祠堂台和万年台。

祠堂台是戏曲文化和宗族意识联姻的产物,它将戏曲活动请进了森严壁垒的宗族祠堂。晴天用前台,雨天用后台,观众可坐在祠堂大厅和两侧包厢看戏,因而也称为“晴雨台”。其中著名的祠堂台是:浒崦戏台,位于镇桥镇浒崦村中央,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晴雨台、看台(阁楼包厢)和名份堂(程氏宗祠)三部分组成,属晴雨双面祠堂台,又称鸳鸯台,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堪当古戏台中之极品;2000年,该台被列为江西省重要文物保护单位。车溪村敦本堂戏台位于涌山镇车溪村,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属仿明祠堂台建筑群,为祠堂戏台之经典。涌山昭穆堂祠堂台位于涌山镇涌山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其“工艺之精细,建筑之宏伟,堪称鬼斧神工”。另外,还有田里蔡家村戏台、龙溪村戏台、袁家村戏台等。

万年台是戏曲文化和民众生活联姻的产物,万年台是独立的单台,大都坐落在村坊中心,台前有一坪小广场,与大街小巷相通,便于观众集散。万年台冲破了祠堂台封闭逼仄的束缚和压抑,因而受到更多民众的喜爱,她被命名为万年台,真真切切表露了万千观众对戏曲的迷恋和对这种戏台能千秋万载永存的美好祝愿。其中,众埠界首戏台始建于清代,1930年方志敏同志在此台上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2001年6月,该戏台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坑口戏台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6年),原属晴雨双面台,后改建为万年台,因与浒崦戏台相像,同誉为“姊妹双葩”。另外,还有庞公桥戏台、桥头黄家戏台、张家桥戏台、神溪华家戏台、尚濂嘴戏台、镇桥徐家村戏台、护里村戏台等等。

草台是临时搭建的演出台,支木为柱,盖稻草(或竹席)为顶,可单独使用,也可搭在古戏台旁边,供两个戏班“打串台”(唱对台戏),哪边演出精彩,观

|<< << < 1 2 > >> >>|
上一篇:无
下一篇:中国乐平古戏台
Copyright 2010 www.lp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乐平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3000410号-1
主办单位:政协乐平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乐平信息港  最佳浏览分辨率:1024*768
通信地址:江西省乐平市东风北路新行政大楼八楼政协 邮编:333300 联系电话:(0798)6832212 传真:(0798)710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