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村镇建设。 2.突破难点,提升综合整治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涉及面广、线长、点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到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示范带动,逐步实现整体推进,全面提升。一是加强环卫设施建设。针对当前农村卫生保洁设施不健全的现状,要划拨专项资金加快对垃圾清运车、封闭式垃圾箱、垃圾填埋场等基本保洁设施的购置配备,不断打牢整治基础。同时,要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缺乏排污管网建设的弊端,进行科学配套建设,把农村地下排污管网建设作为农村重点基础工程,建议继续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门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二是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当前,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垃圾污染的问题,如果垃圾污染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农村环境整治也就成功了一半。一方面,要广泛组织发动干部群众,打垃圾歼灭战,彻底清除道路沿线、河流、渠道、塘、坝、水库、房前屋后等范围内的积存暴露垃圾。另一方面,要按照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分类处理;三是加强整治亮点打造。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批农村环境整治的典范和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组织村干部、群众代表到工作进展快、力度大、成效好、群众得实惠的示范村参观学习,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整治工作争创示范的工作态势。 3.广泛宣传,增强群众环境意识。农村人居环境,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充分调动群众的主体性,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一是继续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二是利用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三是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四是注重青少年教育。在中小学要加强对青少年环境卫生意识的培养,并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更好的遵守卫生习惯。 4.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行资金。一是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求, 市级层面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一方面用于完善设施, 另一方面用于建立运营机制。同时, 加大资金使用的监督与审计, 发现问题严厉追责。二是要创新融资机制。延伸我市“双创双修”项目建设融资模式,建立“政府投入为主, 村民支持为辅, 积极发挥社会支持”建设公共设施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和以村民为主体的公共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 调动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任务, 建议在市级层面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明确政府的投资主体。同时, 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款或以其他方式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中。此外, 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补助机制, 作为专项资金、社会资金投入的有效补充。 市人民政府答复要点: 1.建制镇污水设施建设情况。(1)新建众埠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目前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完成,处理设备已安装完毕,正在进行绿化及电路安装扫尾工作,另铺设管网约8公里,完成投入约4700万元,工程进度约95%。(2)铺设乐港镇、后港镇集镇片区污水管网,目前后港镇、乐港镇主管网已基本完成,铺设长度约10公里,完成投入3000万元,工程进度约75%。(3)完成后港镇新田村、后港镇大田村共13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完成投入3700万元,覆盖农户约3100户。 2.农户改厕。我市农村总户数166669户,已改卫生厕所140649户,普及率为88.27%;其中已改成无害化卫生厕所106526户,普及率为65.9
|